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赞ChatGPT,说的都是“再见了家庭作业”,作为研发了ChatGPT的OpenAI公司创始人,玩笑都没开“再见了老师”“再见了学校”“再见了学习”。
作为一个儿童素质教育领域科学教育的老师,自从ChatGPT爆火以来,一直在关注,发现有很多庞大叙事,
但在遥望ChatGPT重塑教育方式的时候,不如先看看当下,已经用上ChatGPT的学生主要在忙着干啥——忙着代写作业,忙着作弊。
纽约市教育部门1月初宣布,禁止学生在学校设备和网络上使用ChatGPT,预防作弊[1]。
包括乔治华盛顿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,学生用ChatGPT倒逼得老师开始逐步淘汰带回家的开放式作业,改成其它不容易用人工智能“代写”的作业形式[2]。
巴黎政治学院也在1月末通知,禁止学生和教职工用ChatGPT完成教学任务,包括其它使用AI的工具[3]。
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、昆士兰州等多个州,也宣布禁止在校内使用ChatGPT,西澳洲教育部总干事在采访中说的是,要用防火墙严防死守ChatGPT[4]。
https://www.nbcnews.com/tech/tech-news/
亲爱的同学们啊,作业不是学习的任务,设计科学的作业,是学习的手段之一,是在巩固、消化、理解、运用所学的知识,内外为自己的“能力”。
此时此刻,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中的台词,在我耳边响起,“人类啊,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,都用在了彼此毁灭上。”——学生啊,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,先用在了让自己变傻上。
OpenAI不愧是研发出ChatGPT这种划时代人工智能的公司,背后的人工太智能了——面对学校封杀,OpenAI正在研发帮助学校识别人工智能参与作弊的技术……
可以理解,为什么很多教育工作者对ChatGPT持谨慎态度——现在它还不算完全成熟,学生就能进行的简单“训练”来“代写作业”,进而取代学习中的一部分。
当ChatGPT或者说AIGC(生成式人工智能)未来更加完善时,在学习中如果只用来“投机取巧”,会代替学生进行更多的过程分析与决策,“让人变傻”。
得出结论、产生观点、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削弱,是很可怕的。
我从事素质教育领域工作,也就是很多家长认为“非刚需”“没用”的科学教育、跨学科教育类。这类课上,经常问孩子“你觉得如果……会怎样”,“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”,“你觉得应该怎么做”等开放型问题。面对很多表现天差地别的孩子,对此真的太有感触了。
用我小时候老师的话来说是“脑子会锈掉”。长大后我才明白,老师说得对——大脑中负责进行判断、分析、思考的前额叶部分,真的会因为缺乏“学习”训练而“锈掉”。
对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中,如果没有打好真正的“学习”基础,理解学习的本质,掌握学习的方法,未来“除锈”只会更加费劲。
当然,人工智能的技术,也让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,都变得更有想象空间。
比如目前已经有些国内技术团队声称,开始用类似ChatGPT的技术(AIGC),基于各自数据优势,去做AI口语老师、作文批改、智能讲题、课后答疑等。
这让我想起,曾经遇到过的为数不多的“优秀老师”,他们在“教学相长”的一年年中,就像一个被训练日趋完美的“ChatGPT”,是和其他老师相比之下的“智能人工”——
凭借多年的经验,有着对所教学科知识、教学方法的丰富知识、技术和经验,还对具体的学生有具体的了解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。这样的“智能老师”可遇不可求,而ChatGPT能让未来的孩子多了些机会!
对教师成长来说,老师也能在工作中利用ChatGPT提高效率。
比如协助课程设计、协助备课、课堂助教、作业批改、部分家校沟通(生成通知、调查问卷等)等,还能让它“代写”工作总结、培训感想、周报月报等各种与教学关系不大的形式主义工作,真香!
但教师是不会被替代,学习尤其是儿童的学习,是认知与情感整合的模式,他们不是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——教师作为人的参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同时,在“分析”与“决策”上,也有研发团队宣布基于积累的数据,用类似ChatGPT的技术,推出在需要做教育决策时(比如专业选择、各种考试等)的“智能助手”类似应用。
哎呀!我们家长,从孩子早教开始,到幼儿园的学习发展,到幼小衔接,到小学……家长一路需要多少孩子教育与学习的相关信息,需要作出多少家庭教育决策!ChatGPT未来也可能会让我们的养育和教育之路,更加方便。
总之,无论是从老师教学的角度,还是家长教育的角度,或是从孩子学习、成长、发展的角度,ChatGPT更多是工具。还是那句包浆老话——科技是双刃剑,工具靠人用。
最后再说两句关于“科技改变教育”的感想大实话:
学校教育是一个庞大稳定的系统内进行的育人工程,它更多是指向一代的“整体”而不是“个体”。
新技术从社会普及,到影响教育,再到经由科研与论证,再通过教育改革,自上而下地铺满各地各级学校,是特别缓慢的过程,还会受到很多影响……慢着呢,下沉到小学教育中,更慢。
被科技改变的教育,会在教育中通过改变教育者,影响被教育者。目前学校的中坚教师,是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,自身教育与成长过程中就跨越了科技巨变快变的时代。
在之前工作里给小学老师做STEM类课程培训时,除了无力于科学教育改革这么多年,基层老师依旧缺乏,还深感不同老师作为学习者的差异——
有的老师一路上学,毕业后进学校,在他们一路的学习中,其实也缺不少东西。说难听点儿,只会考试,不会学习。
好的教育者,一定是好的学习者。
目前学校的一些机制,也比较滞后……之前给学校开发项目课程时,如果对老师和学生有一些需要使用到技术工具的设计,也会在研讨时以“有点麻烦”被婉拒。
比如学生的小课题,需要通过问卷搜集一些数据,如果在线文档或问卷的方式,分发给更多人,便捷且能获得更多数据,抽样上也更科学,让小课题的研究更扎实。但这样老师指导起来“有点麻烦”,就会用纸质问卷,身边人几张发发填填拉倒。
即使对简单科学技术的接触与应用,即使已经成熟到有国家“课程”层面的要求,落地也会因为“不考”而大化小,小化了。
小学阶段目标要求
总之,面对很多与ChatGPT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的东西,小学教育都还没“去从”起来呢。无论是小学,还是学校教育,我们作为普通人,对“何去何从”能关心到的实在有限。
但是!
作为小学家长,时刻关注世界发展变化,伺机而动,对自己和孩子的“何去何从”,绝对不亏:
我们自己也要关注新技术,跟上世界新变化,保持开放和学习,跟进它的进展和应用。能用的时候第一时间用起来,辅助生活所需,家庭教育。
科技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,对孩子,为其计深远,在学校教育的匀速“电梯”上,个体也要走起来:
在卷得一塌糊涂的如今,回归学习的本质,不丢弃提问的能力、质疑的能力、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——以及拥抱和正确使用科技工具的能力。
能做的事情很多,我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总结,后来发现一个“逆向筛选”的好方法——关注那些“没用”的学习,那些“没有标准答案”的学习,那些不像是学习的学习。
比如,如何把混在一起的绿豆大米黄豆迅速分出来,去研究古诗里出镜率最高的鸟是谁,想办法组织落地一场小区跳蚤市场……
如果我们还只奔着“考好试”来教育孩子,未来回看的时候,和如今用ChatGPT来偷懒老师作业,还以为占了大便宜的孩子,又有什么不同呢?
参考
https://www.nbcnews.com/tech/tech-news/new-york-city-public-schools-ban-chatgpt-devices-networks-rcna64446
https://www.japantimes.co.jp/news/2023/01/18/world/ai-chatbots-alarm/
https://www.universityworldnews.com/post.php?story=20230203074335557
https://www.abc.net.au/news/2023-01-30/chatgpt-to-be-banned-from-wa-public-schools-amid-cheating-fears/101905616